我經常被問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單字查了,放到句子裡就是怪怪的,查到的意思還是沒有辦法幫助我理解句子。」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,至少有以下五種可能的其中之一:
第一,句子裡的單字其實不只你所查的那個或那些。例如:
The savant gave me a civil reply.
不認識savant的人第一個動作多半是查出他的意思-大師、大學者。但到此,也許 很多人依舊不了解上句的意思,原因就在另一個字civil。好些人恐怕想不到在「公民的」、「市民的」之外,civil還會有別的意思。但英文實在給他很討厭,他就是有-斯文的;有禮貌的。這麼一來,上句的意思就出來了:那位大師給了我一個彬彬有禮的回答。
從這裡,引申出一個重要問題:什麼是單字?聽我這麼說,大概許多人要哈哈大笑 。這算是什麼問題?單字不就是拼法陌生的字嗎?就算這是問題,也應該談不上「重要」。但事實不然。因為拼法陌生的字我們要不是查,就是對他小心看待,不會妄加猜測意思。但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出現像air, ear, given或甚至civil這一類我們800 年前就已經熟到不行的字,想必很少人會認為他們裡面其實另有玄機。但就是有:
air = 外表;模樣;態度;氣氛;曲調;歌調
ear = (稻子、小麥等穀物的)穗
given = 如果考慮到;鑒於…(介系詞);成為習慣的;熱衷於…(形容詞)
需要說的是,至少在比較正式一點的文章中,以上所列字意都不算少見,都是英文真正好的人應該知道的。因此,為了更精準掌握英文的閱讀,我們應該對單字重新定位。他們不應該是(或至少不應該只是)拼法陌生的字,而是可能誤導閱讀的字。
不過,我們也不要看了上述的舉例就感到害怕和沮喪,認為如果連air都暗藏陷阱,英文還讀得下去嗎?是不是每個字都可能誤導我們呢?當然不是。不然,現在正在寫文章的這個人早就舉白旗投降了。此外,我們只要做到兩件事情,英文的閱讀就不會有問題。首先就是要謙卑。無論是哪個字,只要他的意思放在句子裡怎麼解釋都不通,我們就不應該執著,就得查字典看看他是否有別的意思。在這樣一個E化的時代,相信這種謙卑一點都不困難。其次,只要我們夠細膩敏銳,就不容易被字所誤導。我曾經讓學生讀一篇故事。有個學生自告奮勇,願意在我講解之前先行準備,然後和同學分享心得。實際上課那天,他跟我說:「老師,這個故事好奇怪喔!比如說吧,為什麼莫名其妙地突然提到一群盲人等等。」他所以這麼說,是因為故事中出現了the blinds。但如果他願意再多想一點,就知道這裡的the blinds絕對不可能是指 一群盲人,因為故事跟盲人完全沒有關係。何況,blind是形容詞「失明的」,所以用法也不對。除了「盲的」之外,blind還能當名詞、指窗簾,這也是它在那個故事的含意。如果the blinds真的和「盲」有關,那就一定是片語或慣用語,那位學生至少應該弄清楚這點。總之,誤導閱讀雖然可能,但也絕對可以避免。
第二個字意無助閱讀的原因是,對好些字我們通常只理解半套,也就是傾向用最簡化的中譯記憶單字。這方面survive是個好例子。問起這個字的意思,很多人可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「生還」。如果是下面這個句子,這個中譯的確可以過關:
We survived the accident last week. (我們在上星期的那次意外中生還)
可是,下面這個句子中的survive該怎麼說呢?
I hope I never survive my usefulness.
曾經無數次問學生這個句子,印象中從來沒有人答出來,因為他們都卡在「生還」 這個中譯裡了。然而,根據英文的定義,survive是to live longer than; to continue to live after。所以如果直翻,survive應譯為「活得比…長」或「在…之後還活著」。遺憾的是,當我們看到字典這麼翻時,不只不予理會,可能還嫌人家翻得爛,並疑惑人家為什麼不知道把他翻成「生還」。但用「生還」這個中譯上面的句子就幾乎無解。相反的,如果我們把「活得比…長」等這一類「很爛」的翻法帶入上句,意思很快就能出來:我希望永遠有用(希望不要活得比我的用處還長)。
由此我們不難知道,為什麼老師們會一再的鼓勵學生多多使用英英字典查單字。即使一時做不到,至少不能揀最簡單好記的中譯記憶單字。如果連我們都知道「生還」比「活得比…長」更通順簡潔、更像中文,那些翻譯字典的泰斗級教授或學者為什麼會不知道呢?
第三,有時我們不能直接引用一個字的原意,而是得用他的喻意或引申意。例如template,他的原意是切金屬、木材、黏土等所用的樣板或金屬模片。但看看以下的句子:
Taiwan's development can serve as a template for many other countries.
很明顯地,如果把template的原意放進上句,怎麼兜也不可能兜得攏。但看看上個句子,再想想template所傳達的意思,我們不難知道這樣的模板不就好像一個範例嗎?這麼一想,上句就有解了:臺灣的經濟發展經驗可做為其他許多國家的範例。
生活無處不需要想像,理解單字也不例外。
第四,有時問題不在單字,而是在句子的結構。例如:
Tom does not believe in Muslim, any more than John does.
不認識Muslim這個字的人一定以為一旦查出它的意思,上句就可以搞定。但他們不是錯解句意不自知,就是茫然失望依舊。因為,上個句子其實是一個常見且重要的英文句構(我們有機會再細說):A is no (not any) more than B等於「A和B都不…」。A是Tom,B是John,所以整句的意思是:Tom和John都不是伊斯蘭教的教徒。
字意和文意連不起來的最後一個原因是:有些字的解釋,必須隨著他所在的上下文靈活調整。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過於otherwise。除了「否則」、「不然」之外, otherwise還有「不同地」、「以別種方式」(differently; in another manner)的意思。當句子裡的otherwise是這個意思時,我們就得判斷他所描述的是哪兩種情況的不同。這是中文所沒有的呈現方式。為了讓大家更熟悉和習慣這種表達,我們特別蒐集了好些例子:
1. He should have been studying, but he was otherwise engaged.
should + have + 過去分詞表示過去應該做卻沒有做,engaged是busy的意思。忙什麼?自然是忙讀書以外(不同)的事情。所以這個句子應該解為:他當時應該要念書的,卻在忙別的事。
2. I hate him and I won't pretend otherwise.
句子一開始提到hate,不要「假裝不一樣」。和什麼不一樣呢?當然是和hate不一樣,也就是不要假裝like。這麼一解釋,句意就再明顯不過了:我不喜歡他,也不會假裝喜歡他。
3. I thought she would bring her date to my birthday party, but she came otherwise.
這個句子應該比較好解釋。前面說「以為會帶」,和這個情況不同自然是沒有帶。 不過我問學生,幾乎所有人都說這個女生帶別人來。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太過侷限。因為這位小姐一個人來也是「沒有帶男朋友來」。所以,這個句子應該這麼翻才算正確 :我以為她會帶男朋友來參加我的慶生會,但她沒有。
4. He is not guilty until proved otherwise.
前面是not guilty,和這種情況不同當然是guilty。所以句意是:在證明有罪之前 ,他是無罪的。
5. Under the circumstances, I can't believe otherwise.
不能相信不同,就是得相信實際的所見所聞。所以句意是:在那種情況下由不得我不信。
(以下4句只做翻譯,不再說明)
6. I thought we have the same idea, but evidently you think otherwise. ( 我以為我們的看法一致,但你顯然有不同的想法)
7. She is always in good spirits, so I don't know why she behaved otherwise yesterday. (她一向活潑爽朗,所以我不曉得為什麼她昨天怪怪的)
8. The government claims that the economy is improving, but this survey suggests otherwise. (政府宣稱經濟持續改善,但這份調查報告顯示的卻是另一回事)
9. The poem does not necessarily concern love; it may be otherwise interpreted. (這不必然就是一首情詩,也許能做別的解讀)
的確,閱讀中碰到otherwise有些傷腦筋。還好像這樣的字很少,所以大家可以放心,搞定otherwise之後就贏很大了。
留言列表